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感受年文化的变迁,以及文化养老的意义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
春节习俗之演变
民间过春节,习俗甚多。但每一个习俗在悠悠的岁月中并非原模原样,它们都有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现拣几个主要习俗说说。
首先说祀灶神。祀灶神,乃中国古代的五祀之一。《礼记‧曲礼下》说天子要祭五祀,即「户、灶、中溜(檐下接水的槽)、门、行」。可见我们的祖先是相信万物有灵的。祭灶神摆在第二位。不过古代祭灶是在夏天,而不是腊月。《礼记‧月令》载:「孟夏之月其祭灶」。及到汉朝,才开始改为腊月祭灶。传说汉代有叫子方的人,在腊日晨见到了灶神,他便以黄羊祭之,因而大富。人们便因此将祭灶日改在腊日。腊日是在哪月哪天?起初汉代人以冬至后三个「戍」日为腊日,即人们可在十二月里任选一个腊日作为祭灶日。后来统一了,定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荆楚岁时记》明白写著:「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何以今日习俗年祭灶神又改在十二月二十四?这是因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而起,他在词中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少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今日人们的祭灶习俗也就缘此而来。
其次说贴春联。贴春联是从古时挂桃符演绎而来的。古时人们在元旦,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之名,悬挂在门旁,用以驱鬼避邪,保平安。何以要用桃木?神荼、郁垒又是何神?这答案要从《山海经》上去找,该书说:沧海之中有度朔山,山上长了棵大桃树,根壮枝粗,「曲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有条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树上有两个管鬼的神,一名神荼,一名郁垒。有他俩在,鬼们就会规规矩矩,不敢造次。这就成了民间挂桃符的缘由。
到了五代十国时,开始在桃板上写联语,这就是春联、对联的起端。《宋史‧蜀世家》记载说:「孟昶命学士为题的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国皇帝孟昶题的这副对联,就成了中国新年的第一副春联。
到宋时,人们开始用纸写春联。不仅有门联,而且发展到楹联。据传倡导用红纸墨书春联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喜欢作对联,故有「对联天子」之誉。他指示在新春佳节来临时,不仅皇宫大院要贴春联,而且民间也要贴。他还号召官员、读书人代写春联。以示普天同庆,君民同乐。
其三,贴门神。春联是贴在门框上,门神则是贴在门板上。贴门神是从挂桃符演变而来的。有本书叫《月令广义‧十二月令》说:「道家谓门神,左曰丞,右曰尉。盖司门之神,其义本自桃符,以神荼、郁垒辟邪,故树之於门。」不同的是,桃符是书二神之名,门神是画二神之像。
但到了唐朝;门神换将了,换成了秦叔宝、尉迟敬德。这里有个故事,说一次太宗李世民重病,夜夜有冤魂啼哭索命,他惊恐万分。有一晚由战将秦叔宝、尉迟敬德为他守门站岗,太宗便能安睡了。此后唐皇便令画工将二将的像画上,贴於门上。起初在皇宫里贴,后来就成了千家万户的门神了。到了五代,门将又换岗了,换上了钟馗。钟馗是个食鬼之神。故事来自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说到唐明皇李隆基,有一晚作了个吓人的梦,梦见一个大鬼,头戴破帽,身著蓝袍,眇著一只眼,左手抓住一个小鬼,右手抠鬼眼,然后啖之。明皇惊问大鬼是谁?答曰:钟馗。明皇醒后,找来著名画家吴道子,按自己所述,画成一幅钟馗捉鬼图。五代时,人们将此图作为门神张贴,「悬於除夕」。到了宋代,门神又换将了,换上温峤和岳飞。今日人们多以年画替代了门神。
其四,放爆竹。过年放爆竹,已成习俗。宋王安石有首《元日》诗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就说到「元日」放爆竹的事。古人用火烧竹子,爆烈发声,故称「爆竹」。放爆竹,是为了驱山鬼,传山鬼中有个叫「年」的,它是个作恶的家伙,人们常用爆竹将它赶跑。关於爆竹赶鬼的事,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到唐代,人们将「爆竹」称为「爆竿」。来鹄在《早春》诗里说:「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时发明了火药,不久就有了纸裹火药的「鞭爆」,引燃即响声不绝。据《武林旧事‧岁除》载:「至於爆仗,内藏线药,一爇百余不绝。」今日已至焰火年代,各种花爆烟火,更是花样翻新,万紫千红,妆点蓝空。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历来就重视春季,有所谓:「一年之计在於春」。因为春耕情况如何,直接影响著人们一年的生计。为表示对春季的重视,夏历便将立春日定为春节,并进行节庆。在立春的前一日,就举行迎春仪式,叫做「打春」。到立春日,还要举行「春饼」宴。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人们还要向亲友馈送「春饼」。后来发展到正月初一为春节,作一日庆。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在元旦这一天,皇帝要「祈年」,祈求新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也要在这天拜天和祭祖。到后来,春节就不是一日庆了,变成多日节了,节中有节,增加为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等
春节习俗的变迁
从庆祝形式上来说就有很大变化,形式更为多元。
也许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按
照程序做一些像是送灶神,祭拜祖先等等之类的活动,而是更多地关注人本身的心理或者气
氛。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更关注家庭团聚的和睦气氛,而少了很多传说神话色彩,多了“人文
主义”色彩,人们也更多地关注怎样更加舒心地过。所以选择春节期间外出旅游已经很常见
了。年夜饭也不再单调,更多的人选择出去吃。
以往在除夕这个重要时刻人们都守岁,还有一系列语言禁忌,生怕说不吉利的话大人通常
不叫小孩在初一早上说话。现在我们可以也感受到守岁的人已明显减少,甚至有些人觉得过
年没意思只好打牌上网。
再者从人们对春节的情感也有所改变。
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过年的变化,也有很多人都在抱怨年轻人崇洋媚外喜欢过洋节而对
传统节日淡化,的确在变化中出现很多寓意变味的状况,比如今年一些地区给小孩压岁钱的
起步价已涨到
500
元,很多人过一年单是压岁钱就要花费一万元以上,这给很多成年人带来
无尽压力,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给小孩压岁钱都是象征性的用红包包个十元二十元,通过一
个小小的红包传达对小孩新年的祝愿,而似乎我们身边压岁钱成了一种变味的被大人用来达
到某种目的工具,原本饱含美好寓意的压岁钱也沾上了名利等世俗尘埃,的确让我们感到悲
哀。
出现这些不好的现象有其必然的社会因素,毕竟经济发展快是人们的钱包鼓起来时这一现
象的诱因。但是我们应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它会回到其原始轨道上来,因为这是大家都期盼
的。当然不能把所有的变化都理解成糟粕,变化终归由其社会历史发展所左右,这就是历史
演进,这也是中华文化历经千年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写照,不好的总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
碎,总结春节习俗发生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人们
不仅鼓了腰包,同时也解放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更提高了人们的口味。
人们也是社会的主体,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
条件。第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对吃喝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意,所以人们制
作年夜饭的途径方式也有所改变。同时人们的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这也是人们对高文化水平的追求。旅游爬山等中所蕴涵的精神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
追捧。再者,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
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过年的丰富多彩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
元化正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
我们不需要刻意的去阻止它的变化。就像如今年味淡了,
也是因为人们物质生活发达,过去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的平时就可以满足,人们已经摆脱了
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其价值追求也在与时俱进,过去的几千年的梦想已成事实,而且来的
那样快,让人一时无法接受,父辈们即享受着现代的物质生活,又渴望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给
人的满足感,但是他们忽视了这两面本来就是矛盾的不可兼得。所以他们情感上有些过意不
去。但是又有谁希望整日生活在贫苦中呢?这么说来从春节习俗的变化中倒真的看出了社会
的巨变。是啊,现在的春节无处不体现着时代的内涵,贴的对联是讲家庭和谐的,穿的漂亮
新衣是工业发展于艺术的产物,出门旅游坐的是汽车等等。
有些人从保护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希望国家出台措施保护春节民俗等,他们表现出了过度
的担忧但我认为大可不必。春节的主题是团圆与和谐,这个主题永远不会过时这是历经千年
不变的,所以我们只要一直围绕这个主题过节就不会忘记和丢弃什么:二是不断用新的方式
来丰富我们的主题,并使之流传下去,这样才会使得春节更有生命力。就像我们的国宝大熊
猫,它们濒临灭绝我们人虽然可以人工饲养帮他繁殖,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这样最终不
利于种族延续,所以我们还要在条件成熟后放养,使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只有这样历经生
存考验,它们的种族才能延续,它们才会更有生命力
随着时代变迁,春节发生了哪些变化
1、传统习俗的减少:一些传统的春节习俗已经逐渐减少或消失了。例如,年味的浓厚程度不如以前,许多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或享受现代生活方式,而不是过传统的年节日。
2、春节文化的多样化: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春节文化逐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庙会、灯展、舞龙舞狮等活动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元素加入,例如演唱会、电影、游戏等,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3、春节消费的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期间的消费也逐渐升级。除了传统的年货和礼品之外,还有更多的人购买高端商品、旅游度假、参加文化活动等。
4、红包文化的变革: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红包文化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APP发送和领取红包,而不是传统的现金红包。
5、春节氛围的变化:春节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春节氛围通常是团圆、喜庆、祈福等,但现在的春节氛围更加多元化,既有庆祝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有反思过去一年、展望未来的思考氛围。
总的来说,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但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元素,也吸收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让人们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