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文峰塔的来历的一些知识点,和文峰塔象征意义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文峰塔的传说是什么
据常山县志记载,文峰塔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明代时,常山塔山脚下住着一对淳朴善良的詹家夫妇。一天夜间,詹家太婆,做了一个“黑龙盘塔”的梦。第二天就听说有位严姓江西书生赴京会试途经常山,因长途跋涉加上累饿冻病,穷困潦倒夜宿常山“集真观”。
詹家太婆认为这真好应了自己昨夜的梦兆,这落难书生,日后必做高官。因此,便与詹太公商量,找族人帮忙将这位严姓书生抬回家中,请来大夫为其治病,并悉心照料。
半个月后,这位严姓书生身体恢复健康,内心非常感激,恳求詹家夫妇收他做义子,并对天发誓:“日后若有寸进,定报救命大恩”。詹家夫妇本无子女,正中下怀,从此,待严姓书生如已出。这位严姓书生就是曾官至明嘉靖朝首辅(相当于宰相)的严嵩。
不久严嵩康复如初,因考期逼近,便拜别二老继续登程进京,二老又赠给他一笔盘缠。后来,严嵩果然高中进士甲科,被选入翰林院,授内阁大学士。从此,严嵩飞横腾达,专权独揽,勾结奸党、陷害忠良,贪污受贿,祸国殃民。
詹家夫妇耳闻目睹这些境况后,便渐与严嵩疏远。果然,严嵩因作恶太多,被他人弹劾,削职为民,讨乞为生又来到常山,混迹于常山龙门路一群乞丐当中苟延残喘,后因其见“麻雀走路”惊喜异常而露出狐狸尾巴,结果被这群充满正义感的乞丐合力推倒一堵泥墙葬生于龙门路。
严嵩从当初的潦倒常山,发迹常山,最后又葬身常山,这也应了一首打油诗:“乌龙盘塔千年梦,得意还需扬正气。真情帮扶常山人,守住底线才是真。
文峰塔来历
文峰塔在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始建。宋、元、明、清均经重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为塔门楣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复修时改为七层。1964年,安阳市人民 *** 又进行了较大的修整。2001年,恢复部分建筑。
扩展资料: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
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塔刹属藏式喇嘛塔,为清代砌筑。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圈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座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塔身底层的四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园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塔均为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峰塔
文峰塔的历史来源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
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
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解放以后,人民 *** 进行两次整修,并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安阳天宁寺文峰塔就是典型的佛塔。七层莲花座下依平台,卜承塔身。塔顶为高10米的塔刹,宽敞的塔顶平台可容纳200余人。
这种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再加上塔身下部8根盘龙柱之间极其精美的佛教故事浮雕,无怪乎历代名人贤士登临后赞叹有加。
塔西有湖,一桥居中。临塔观湖,似见虹卧碧水;当桥望塔,影如梦笔生华。若于文峰立交桥东眺,或有佛光普照、紫气东来之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峰塔
OK,关于文峰塔的来历和文峰塔象征意义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