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谁说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说的。
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在海宁盐官观看钱塘江大潮,有感而发,遂写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句话的大意是:世界大势如潮水般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依顺时势才能昌盛,违逆时势则会灭亡。
简介
古人常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中说:“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管仲也说:“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
“天”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天命、天道。而周敦颐说:“天下,势而已矣。”天下兴亡皆在乎时势,天亦可以指时势。《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有违天命、有违时势,都会产生祸患。因而古人强调要顺天、顺时。顺时即指要顺应时机,也指要顺应时势。《战国策》中,秦客卿造说:“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
圣人自己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却能抓住时机,不会错失良机。苏轼在《志林》中写也道:“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圣贤之人虽然不能创造时势,却能够顺应时势,审时度势,因而才能获得成功。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16年9月。
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第四次到浙江。9月15日这天是阴历八月十八观潮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次是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火车来到海宁盐官,观看钱塘江大潮,当天返沪。陪同的有蒋介石、张静江等人。
在“观潮亭”前,孙中山与前来欢迎的海宁社会各界人士合影。观潮后,孙中山从观潮亭来到海宁县立乙种商科学校稍作停留,该校后更名为中山中学,现为海宁市高级中学。回沪后,孙中山为商校题写了“猛进如潮”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浙江的钱塘大潮、革命洪流,激发了孙中山先生的灵感,写下了那句千古名言,值得后世时时刻刻警醒: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出自哪位革命家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如下:
出自孙中山。孙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其实孙先生“世界潮流”这句话最初是为近代甘肃名人黄文中一部译著的题词。他也贯彻这句话为理念,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的感悟:
世界上没有先知先觉的人物。孙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他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世界的大潮浩浩荡荡,依顺它的就能昌盛,违逆它的就遭灭亡。这句话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 *** 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的座右铭。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扩展资料: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青少年时代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 *** 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中山